第50期

病理科的故事

海报新闻 · 2023-12-24 14:20 · 原创报道 记者: 汪雪然 张一帆 编辑: 孙翔

一份病理切片是如何“诞生”的

  海报新闻记者 汪雪然 张一帆 济南报道

  提到病理切片,大部分人首先都会联想到中学生物课时,观察用的教学组织切片。通过那些切片,我们学会了如何区分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,了解了它们的结构特点。而病理切片,则是特指人体病变组织做成的切片,常用于辅助肿瘤患者的病症诊断。

  取一定大小的病变组织,将其包埋在石蜡块里,使用切片机切成薄片,再进行染色,最后用显微镜进一步检查病变并诊断——这就是病理科的日常工作。

  近日,海报新闻记者走入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(山东省立医院)中心院区的病理科,近距离观察、了解病理切片的“诞生”过程,以及病理医生们的工作。

  取材室是病变组织到达病理科的第一站。在这里,医生会按照病变部位、性质的不同,切割下长宽1-2厘米的组织块,并进行固定,形成组织标本。这是每位病理诊断医生的“基本功”,有医生告诉记者,他们至少要在取材室进行上万例的组织取材,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学习。

医生正在取材室对病变组织进行切割

  组织块到达脱水室后,医生会视不同情况进行脱水处理,将组织块内的水分进行置换。山东省立医院病理科拥有快速脱水的技术,过程仅需两小时,大大提高了病理报告的出具速度,也缩短了患者及家属的等待时间。

  包埋室则是进行浸蜡和包埋的地方。使用液体石蜡将脱水后的组织块变成蜡样组织后,就可以送到技术室进行切片和贴片。

切片人员正在使用切片机切割出微米级厚度的组织

  而技术室通常两人一组,切片人员会将蜡块进行初修,防止切片组织皱缩不平;之后,再将切片机厚度调节至需要的微米级厚度,进行切割;然后,用镊子将其平铺在水面上,借助水的张力和温度,将组织自然展平。

  负责贴片的人员用载玻片将组织捞起,之后再进行烘片和染色,一份病理切片就这样完成了。

  最后,切片会被分门别类地送到诊断室相应专业领域的诊断医生处,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、分析、诊断。

  “我们病理科目前有正式职工63人,其中诊断医生31人,技术人员32人。整个病理报告的完成有很多个程序,需要十几个人的参与。”省立医院病理科主任林晓燕介绍。

  随着科技发展,除了通过在显微镜下观察病理切片来进行诊断,病理科还拥有了许多新技术来提高诊断的精细度和准确度。“如果我们通过显微镜仍不能确定病理结果,我们还要开展免疫组化检查和分子检测,最终给患者一个精准的病理诊断。”林晓燕解释道,“这样才能够实现个体化的治疗,尤其是对于肿瘤科的患者来说,是非常重要的。”

  近年来,山东省立医院病理科在HE染色、免疫组化、ARMS法PCR、病理诊断等项目室内质量控制管理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,并开展了多种荧光原位杂交技术(FISH)。科室还基于Dako Link48平台,开展了免疫治疗标记物PD-L1的检测,并在单基因及联合基因(9基因)检测的基础上,新开展了BRCA基因及肺癌10基因的NGS检测。这一系列项目的开展,不仅提高了病理科对疑难病例的诊断水平,而且为疾病的临床精准治疗提供了重要保障。

责编: 石慧 审核: 辛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