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0期

幕后英雄

海报新闻 · 2023-10-15 12:44 · 原创报道 记者: 陈洋洋 编辑: 姜凯宁

体外循环灌注师,生死攸关大手术中的幕后英雄

  海报新闻 首席记者 陈洋洋 记者 张一帆 济南报道

  在手术室里一忙就是十几个小时,有时一天仅睡两个小时……在中国各大医院的手术室中,有一个鲜为人知的职业——体外循环灌注师。

  如果说,体外循环是心脏病等多种重病患者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,体外循环灌注师则是掌握他们“命脉”开关的人。

  他们熟练操作机器,把人体的血液和呼吸循环转移到体外的高科技精密机器中,为患者抢来最后生机。

  对公众而言,体外循环灌注师是一个陌生的职业,但事实上,他们是心脏手术中掌控着患者生机的幕后英雄。

体外循环灌注师是多项生死攸关大手术中的幕后英雄

  手术中的幕后英雄

  2023年9月8日下午4点20分,在山东省立第三医院,37岁的王海在手术台上沉沉地睡了过去。

  这位身高180cm以上,看起来壮实的中年人,即将迎来人生最大的生死考验。

  王海患的是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,这是一种极为凶险的心血管疾病,被称为临床上最为凶险的危急症之一,又被称为“灾难性危急重症”。患者会突发剧烈疼痛,身体出现如同刀割、撕裂般的痛苦,48小时死亡率超过一半,2周内达到75%。

  手术医生、麻醉医生、护士……十几个人的手术团队已早早就位;而在手术台旁,还有一个人正围着一台精密的机器忙碌。这个人就是该院的体外循环灌注师张守本。

一台体外循环心脏手术需要心外科医生、麻醉医生、体外循环灌注师以及手术室护士共同合作完成

  “咱们人类的心脏以6千米/小时的血流速度,每分钟向主动脉内喷射血液60-100次。主动脉内壁一旦撕裂,血液进入血管壁的内外层之间,就会造成夹层。”张守本说,这种情况下,有时患者一次咳嗽、一个喷嚏都有可能导致血管彻底破裂,使患者骤然死亡。在主动脉夹层的救治中,时间就是生命,每一秒都万分珍贵。

  生死一线间,手术是最大的生机。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是一项对技术要求很高的复杂手术。在手术台上,心脏像一架“发动机”,如果一直不断跳动、血液持续流动,技术再高超的心外科医生也无法顺利进行手术。

  这次的手术就离不开体外循环灌注师的守护。

  “体外循环灌注师的工作就像一个守护者,我们在手术中操作体外循环机,让患者的心脏在术中暂停跳动,同时把患者的血液引流到人工心肺机实现体外循环,为外科医生创造绝佳的手术环境,一起为患者赢得最后的生机。”张守本告诉记者,手术后,他会再用机器帮助患者心脏恢复跳动,“这个过程就像维修工人换水管,首先要先把水管里的水停掉。”

  一台体外循环心脏手术需要心外科医生、麻醉医生、体外循环灌注师以及手术室护士共同合作完成。麻醉医生为患者进行了麻醉,手术医生紧急开胸,给患者插管,建立体外循环。

  体外循环开始后,张守本慢慢把王海的体温降到28℃甚至更低,并给心脏灌注停跳液,让这颗37年日夜不休跳动的心脏暂时休息。

  下午5点,体外循环机的检测屏幕上显示,王海的心电图慢慢地变成了一条直线。经过机器调整,王海的血压和血平面维持在了一个稳定的状态。

  此时,手术台上的医生可以安心地做手术了,而张守本则要时刻守着体外循环机,遇到紧急情况随时行动。“这种感觉就像患者把命交到你手里了,他的心脏伴随着你的操作而停跳,手术后,再经过你的手重新跳动,你才完成自己的使命。”张守本感慨。

  在医疗圈,有一种说法,医生是手术台前的冲锋英雄,而体外循环灌注师则是负责默默保驾护航的幕后英雄。张守本就是其中一员。

  凌晨0点20分,手术终于完成。张守本“唤醒”了患者短暂沉睡的心脏,当这颗心脏再次扑通扑通跳起,他终于松了一口气,关掉体外循环机,完成了这次的工作。整个医疗团队通过不懈努力,把患者从生死一线拉了回来。

  全程8个小时,张守本已经累坏了,从8日下午4点20分开始,他没有吃饭,也没有喝水,一直忙到手术结束。

  “寂静的凌晨,当患者心跳重新开始的那一刻,是我最欣慰的一刻。”张守本说。

  有时一天仅睡2个小时

  “快!来了一名急诊患者,马上准备手术了!”10月12日凌晨1点,接到医院紧急通知,张守本顾不上洗脸,起身穿上衣服就往外跑。

  深夜的路上,只有他一个人在奔跑。仅用5分钟,张守本赶到了医院,换好手术衣,他冲进手术室,为运行体外循环机提前做准备。

  这一次手术,只是张守本当体外循环灌注师的无数个日夜的一个缩影。

  “我们干的是治病救人的工作,病人随时会来,我们随时就要冲上‘战场’。”张守本说,从家到医院的那段路,他跑了无数次,每一次他都在心里想,自己快一步,也许患者就多一点生机。

手术前,张守本提前把手术信息记在一张小卡片上

凌晨4点多,张守本匆匆赶往手术室时,走廊上空无一人

  “我们手术很多,一台手术历时很长,从白天做到深夜是常事。”张守本说,在各大医院里,体外循环灌注师是一个很小众的工种,人数极为稀少,自己当体外循环灌注师以来,24小时随叫随到。

  无论白天黑夜,他常常奔波在手术室之间,有时候这台手术刚结束,下一台手术的病人已经等着了。这种连轴转的状态,成了他工作的常态。

  “我有时一天只睡2个小时。”张守本举例说,有一天要做好几台手术,做完最后一台已经是凌晨了。他在离手术室最近的休息间抓紧眯了2个小时。天亮后,他又进入了手术室里,开始新一轮“战斗”。

  张守本回忆,过去的三年,他的各大假期几乎都在医院手术室度过,虽然很辛苦,但是也很有意义。

  回顾自己十几年的从业生涯,张守本已经参加了2000多台体外循环手术。仅在近几年,山东省立第三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做了几百台心脏大血管手术,绝大多数离不开体外循环灌注师的协助。

  “我自己累一点不要紧,只要患者能活下来,就感觉自己做的一切值了。”张守本说。

  张守本也见证了相关手术的发展。“如今体外循环应用范围一步步扩大,现在除了心脏、肝、肾、肺等大血管手术,它还用于肿瘤治疗、呼吸衰竭、器官移植、心跳呼吸骤停、中毒等危重症领域,守护患者的生命。”张守本说。

  (为保护隐私,文中患者为化名)

责编: 姜凯宁 审核: 张达伟
幕后英雄系列更多内容